“教师节”刚过,在感谢师恩的同时,让我们共同来关注老师们的身体健康。相关统计显示,教师的嗓音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2~3倍,因此更应注意咽喉养护。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刘彩鹏副主任医师表示,日常保养嗓音可从四方面入手,一旦遇到突发性嗓音问题,应及时应对,避免恶化。
教师每天需要大量的言语交流,因此嗓音的日常保养特别的重要,刘彩鹏指出,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:
1.科学饮水:适量饮水能够有效维持声带润滑,建议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饮用温水,这样做才能够避免缺水导致的声带干燥。同时,应避免过量摄入咖啡、浓茶等有利尿作用的饮料,它们可能会导致身体脱水,进而影响声带健康。
2.戒烟限酒:这是保护嗓音的基础。众所周知,烟草和酒精中的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会直接损伤咽喉黏膜,长期刺激甚至有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声带疾病。
3.优化环境:保持工作环境舒适,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助于减轻空气对喉咙的不良影响,最好能够降低接触粉尘和烟雾,为嗓子营造一个健康的外部环境。
4.心理调适:心理调节也不容忽视。保持乐观的心态,学会释放压力,避免情绪波动过大,因为焦虑和紧张的情绪同样会对嗓音产生负面影响。适时地放松和自我调整,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老师们以更好的状态面对每一天的教学任务。
温和用声是教师用嗓的重要原则之一。刘彩鹏指出,在教学过程中,合理规划利用扩音设备能减轻声带负担,同时也要注意控制自己的音量和说话时间,避免不必要的大声喊叫。此外,通过专业的嗓音训练来提高发音技巧也非常必要。
例如,学习正确发声方法,如多用软起声而非硬起声,减少声带间的激烈碰撞;掌握正确的呼吸技巧,让气息下沉,调动腰腹部力量而非仅靠喉部发声;还可尝试发“气泡音”或做吹吸管的动作,以此放松声带,给予声带适当的休息。
在教学过程中,有时难免会遇到突发情况,如课堂上的突发性嗓音问题。这时候,正确的应急处理就显得很关键。例如,当你感到轻微的嗓音疲劳时,能马上停止讲授,并适当休息,利用这个间隙进行一些简单的自我缓解措施。轻度嗓音疲劳能够最终靠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来进行初步处理,这样的做法能有效地缓解声带的紧张状态,同时保持其湿润。
对于较为严重的情况,如过度用声导致的声音嘶哑,自我调理可能不足以处理问题。在这种情况下,应当首先在医生的指导下,使用特定的药物进行雾化治疗。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应严格遵照医嘱,切忌自行购买药品滥用。若条件允许,还能结合中医的一些传统疗法,如服用具有润喉效果的中药,这一些方法往往能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辅助恢复。
值得注意的是,当出现频繁清嗓或是持续性的咳嗽时,这往往是声带处于受损状态的信号。频繁的清嗓动作会使声带频繁地激烈摩擦和碰撞,长此以往可能会引起声带出现器质性病变。此时,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尽快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,通过详细的诊断来确定病因,并接受针对性的治疗。
刘彩鹏指出,嗓音健康需要长期维护,按时进行检查是重要环节。如果声嘶的症状持续超过两周,就应提高警惕,及时到耳鼻喉科做全面检查。通常情况下,医生会建议做电子喉镜检查,这是一种无创且高效的检查手段,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声带的状态,从而判断是否有声带小结、息肉等病变的存在。
对于已经确诊的嗓音疾病,如急性喉炎、声带息肉、声带小结以及任克水肿等,应根据医生的具体指导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。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,不但可以有效地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恶化,还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嗓音功能,减少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不利影响。
建立良好的生活小习惯也是预防和治疗嗓音疾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,合理的饮食结构,以及适量的运动都有助于提升整体的体质,从而间接支持嗓音的健康。